文 | 创客公社产研组元富证券
又融2亿!苏州跑出一项黑科技,创下多个行业新纪录。
近日,苏州坐标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坐标系智能”)成功完成2亿元Pre-A+单轮融资。据资方之一北极光创投透露,坐标系智能自2023年创立以来,不到2年累计融资4亿,创造EMB赛道融资新纪录。
EMB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电子机械制动技术。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向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迈进,EMB作为智能底盘技术的重要一环,其地位愈发凸显。
简单来说,传统刹车方式是脚踩刹车踏板,通过液压系统,把力传递到刹车片上,就好比古人拉缰绳,控制马车的速度。但这背后,其实隐藏着不少问题。比如,反应速度慢、结构复杂、成本居高不下等等。
而EMB则是把“马车”改造成“高铁”,舍弃了复杂的机械连接,把你的刹车意图转换成电信号,传给“大脑”——底盘域控制器,直接驱动刹车执行机构,去控制车轮的制动。
公开资料显示,坐标系智能作为纯机电线控底盘赛道的“新势力”,定位于线控底盘Tier0.5的系统方案提供方,于2023年8月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创立。成立半年多便完成首样开发,并实现全套EMB系统(EMB执行器,线控踏板和域控制器)上车冬测,完成所有动态功能的验证,刷新业界记录。
高歌猛进的成长故事背后,坐标系智能对苏州还有另一层象征意义:不满足于零部件提供商,而是智能汽车产业的定义者。
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陷入动力电池内卷、整车制造产能过剩的当下,苏州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下开辟出新战场,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城市产业发展哲学?
前博世中国区总裁创业
“黑科技”领跑行业量产
坐标系智能创始人兼CEO颜士富
“新兵不新”元富证券,是颜士富和坐标系智能鲜明的标签。公司虽然成立于2023年,是制动行业的新面孔,但以创始人颜士富为首的幕后核心团队已经在该行业深耕十几年。
公开资料显示,颜士富于1976年9月出生。创立坐标系智能之前,他曾任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副总裁、伯特利CEO,在底盘领域深耕20年,管理几百亿的国内和国际业务,积累了丰富的领导本土和全球业务的核心管理能力。
公司CTO、COO等核心团队成员,也曾先后任职于博世、耐世特、瀚德等知名企业,兼具制动、转向的双面开发经验,以及成熟的商业化落地经验,为坐标系角逐线控底盘赛道构建了横纵向融合的关键竞争护城河。
放着好好的上市公司CEO不干,为什么要选择创业?
颜士富曾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如是说:“我在底盘行业做了20年,对于当前整车底盘从液压系统向纯机电线控系统切换,我觉得是一次巨大的转变。”
事实上,颜士富和坐标系智能确实踩准了行业发展节奏。EMB(纯机电线控技术)虽然已经发展多年,但之前在汽车行业一直缺乏生存的基础和土壤,直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、智能驾驶等的快速发展,才真正开启了落地窗口期。
首先,从纯机电线控系统的落地条件来看,规模化上车需要非常稳定的供电平台。传统燃油车搭载的主要是12V蓄电池,并不具备这种能力,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攀升,为纯机电线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另一方面,EMB具有更高效的响应速度(100毫秒内)、更精准的控制能力以及更灵活的功能拓展性。随着智能汽车市场份额突破60%,自主品牌智能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 70%,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。线控底盘作为智能驾驶和电气化的核心支撑,将迎来广阔的市场。
坐标系12V SEMB量产下线首件
颜士富表示,“(公司)EMB专利数量行业第一,关于EMB的专利,每三个就有一个是坐标系的。”坐标系已在苏州建成全球第一条EMB自动化总装线,一期投资1.5亿元,并实现小批量试跑,2025年底将实现批量化交付。目前公司已经与东风、奇瑞等车企展开联合开发。
“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底盘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,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。”颜士富认为,基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、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,2026年将是线控底盘批量上市的元年。坐标系已经提前布局,为迎接这一市场机遇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5年5月30日,EMB法规GB21670由国标委发布,并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,而来自苏州的坐标系智能将在全国范围内领跑EMB量产首发。
加码智能网联汽车元富证券
苏州的不争与远见
坐标系量产EMB成果发布现场
公开资料显示,坐标系智能成立不到2年,已完成4轮融资,上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了5亿元。此外,目前全球范围内博世、大陆等巨头还没有就EMB市场形成垄断,而创立于苏州的坐标系智能已经是国内少有的几家实现EMB量产的企业之一。
值得一提的是,坐标系智能曾提出引人注目的发展目标,预计到2029年成为高性能EMB系统全球第一。投资方之一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也曾表示:“坐标系公司成立时间虽然短,但是在商业上的战略定位、客户侧的导入、团队搭建速度以及产品开发速度,均表现出极高的能力和效率,有望在这轮竞争中脱颖而出。”
这也意味着,届时苏州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又将诞生一个细分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。
事实上,近年来,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涌现出多个行业头部企业、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。如汽车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不可或缺的激光雷达赛道,总部位于苏州的图达通,2023年按ADAS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销售收入计,其全球排名第一,公司估值超过了110亿元;L4级城配自动驾驶企业九识智能,其B轮融资总额近3亿美元,创下近两年来自动驾驶领域单轮融资规模之最;此外,还有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卡领域独角兽智加科技、落户在苏州相城区的自动驾驶独角兽Momenta......
仔细观察这些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代表性企业,便能发现苏州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时,与省内另一座“新能源之都”常州截然不同的思考与选择。
如果说常州以“动力电池+新能源整车制造”的钢铁洪流奠定“新能源之都”的基石,其路径是规模与制造的胜利。那么苏州,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与精密制造基因的城市,在面对新能源风口时,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战略定力与产业智慧:它绕开了硝烟弥漫的产能战场,独辟蹊径地锚定了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技术制高点:“不造车”,却能“定义车”。
这背后,不仅有苏州的不争,更有苏州对产业未来格局的远见。
作为全球工业第一大市,苏州的优势在于深厚的软件与集成电路底蕴、全球顶尖的精密制造能力以及开放创新的制度土壤。当新能源汽车的价值高地从“三电”硬件向智能化与网联化的“软实力”快速迁移,苏州找准了一条更能发挥其长板、构建差异化壁垒的路径:不做汽车的“躯壳”,而立志成为其“大脑”与“神经网络”的塑造者。
苏州的选择,透露出一种冷静而长远的城市发展哲学:不追逐短期爆发的光环,而深耕决定未来产业格局的核心能力;不争做聚光灯下的主角,却致力于成为定义游戏规则的“造局者”。
在智能网联这条赛道上,苏州用扎实的产业禀赋、开放的场景胸怀和敢为人先的制度勇气,书写着一条独特的“苏州路径”——这条路径或许产值增长不如制造端迅猛,却可能在未来十年,为中国汽车在全球智能化竞争中,埋下最关键的伏笔。
添加创客君微信:chuangke-jun ,备注“南京/苏州/无锡/常州/南通”,即可申请加入相应城市读者群哦!
本文素材来源:
北极光创投:《坐标系完成2亿元Pre-A+单轮融资,创EMB赛道融资新纪录|北极光·Family》
投资界:《坐标系获北极光领投5000万元融资,引领线控制动EMB弯道超车
坐标系智能官网及其他网络公开资料。
欢|迎|联|系
文稿相关问题反馈,请联系:zhangtianyi0510
加入城市读者群,请联系:chuangke-jun
文章转载,请后台留言或联系:chuangke-jun
重丨磅丨报丨告
江丨苏丨创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动
丨丨丨 | | |
创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